溶小體儲積症

龐貝氏症 (Pompe Disease)

何謂龐貝氏症?

龐貝氏症是一種溶小體肝醣儲積症,常被稱為肝醣儲積症第二型,醫師解釋,在一般情況下,溶小體可以消化、溶解體內廢物,但是龐貝氏症患者因為溶小體缺乏一種酸性麥芽糖酵素,使得進入溶小體的肝醣無法被分解而持續堆積,進而影響到細胞的功能。

造成龐貝氏症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龐貝氏症的原因,在於肝醣不能轉化葡萄糖而無法產生能量,進而導致患者四肢無力,因而又稱為「軟寶寶」,並有呼吸困難和心臟衰竭的症狀;患者看起來舌頭突出,心臟肥大。

龐貝氏症會有什麼症狀?

嬰兒型龐貝氏症患者在出生時通常是正常的。大部分的患嬰在兩、三個月大時,會出現四肢活動力差,及頭部控制力差等症狀, 在三,四個月大時,常因為罹患氣管炎,進行胸部X光檢查時發現心臟肥大。肌肉無力及心臟肥大的症狀會持續惡化,一般患者在一歲以前會因心臟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所以進行篩檢發現後,在一個月左右尚未有症狀時就醫,較可達到早期治療的效果。

龐貝氏症的發生率為何?

龐貝氏症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三萬至四萬分之一。

新生兒篩檢通知異常(疑陽性)之處理?

新生兒出生滿48小時後,透過新生兒篩檢,測定寶寶血液中酸性 α – 葡萄糖苷酶的酵素活性,可以檢測出嬰兒型龐貝氏症的患者。當血片含量低於正常值,接獲通知後請儘速配合醫療人員指示回診,如嬰兒有特殊症狀產生立即與新生兒篩檢中心或當地所屬轉介醫院聯絡,尋求正確醫療支援。 個案在剛出生時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等到症狀明顯後,可能已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透過早期篩檢,給予新生兒及早且適切的治療,就是篩檢的目的。

如何確認診斷是否患有龐貝氏症?

  • 家族史及家族分析
  • 嬰兒及父母親之血球GAA酵素活性
  • 嬰兒血球(CBC/DC)分析
  • 嬰兒血液酵素分析:CK, CKMB, BNP
  • 嬰兒尿液Glu4分析
  • 嬰兒胸部X光、心電圖分析
  • 嬰兒及父母親之基因分析

如何治療龐貝氏症?

龐貝氏症之治療,是以基因工程的技術,製造患者所缺乏的酵素,以注射的方式補充患者體內的缺乏,矯正其疾病。一些治療成功的個案,在一、二歲時已經可以正常的行走。但是如果開始治療的時間太晚,就沒有辦法達到治療的效果。

法布瑞氏症 (Fabry Disease)

何謂法布瑞氏症?

由於負責製造α-半乳糖苷酵素(α-galactosidase , α-GAL)酵素的基因缺陷,導致一些脂質,尤其是globotriaosylceramide (GL-3)無法被代謝,堆積在全身許多細胞內的溶小體(lysosome)中。由於本病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因此對男性的影響會較大(因為男性只有一個X染色體,女性則有二個X染色體)。在美國約有四萬分之一的男性罹患本病,而且是不分種族的。女性帶原者(一個X染色體缺陷,而另一個則正常)有時可出現疾病的某些症狀,但通常較輕微 ◦

法布瑞氏症會有什麼症狀?

GL-3堆積於血管內皮細胞上時,容易傷害到週邊神經,此外還會造成心臟、腎臟、腦血管病變。法布瑞氏症造成之周邊神經病變,會引起四肢劇烈疼痛,為此患者還曾自以為是患了「痛痛病」。傳統臨床症狀,多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出現,腳部或手部有間歇性疼痛或感覺異常,病人有時會描述痛起來像是「燒灼」的感覺,持續時間從數分鐘到幾天都有,有時會重複性出現,通常在溫度較高或季節變化時病發,也有許多人是在運動或上完體育課後嚴重疼痛。

法布瑞氏症的發生率為何?

預估有1/40,000的男性罹患此症,而且無種族性差異;女性帶因者也可能發病。

新生兒篩檢通知異常(疑陽性)之處理?

  • 新生兒篩檢是早期診斷最好的方法。於寶寶出生四十八小時餵奶滿24小時後,從腳跟採取少量的血液,測定濾紙血片檢體中α-GAL酵素活性的含量,當濃度低於正常值,接獲通知後請儘速配合醫療人員指示回診,如嬰兒有特殊症狀產生立即與新生兒篩檢中心或當地所屬轉介醫院聯絡,尋求正確醫療支援。
  • 通常法布瑞氏症並不會立即發病,篩檢確認後父母親並不需要慌張,只要注意小孩未來是否有出現腳部或手部的疼痛、出汗能力降低或血管角質瘤等症狀,並且定期作尿液及腎功能檢查。有症狀時再開始治療就可以。

如何確認診斷是否患有法布瑞氏症?

  • 家族史及家族分析
  • 嬰兒及父母親之血球及血漿α-GAL酵素活性
  • 嬰兒尿液GL-3分析
  • 嬰兒及父母親之基因分析

如何治療法布瑞氏症?

目前治療可分為症狀治療及酵素替代療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目前已有廠商製造出合成的酵素可以使用,健保也以給付。神經痛可透過各種藥物來緩解,腎衰竭要靠血液透析。

高雪氏症 (Gaucher’s Disease)

何謂高雪氏症?

高雪氏症是一種溶小體肝醣儲積症,在一般情況下,溶小體可以消化、溶解體內廢物,但是高雪氏症患者因為溶小體缺乏一種葡萄糖腦苷脂酵素(glucocerebrosidase),使得進入溶小體的葡萄糖腦苷脂(glucosylceramide)無法被分解而持續堆積,逐漸堆積在骨髓細胞及各器官進而影響到器官的功能,有的病人會堆積在腦部或神經系統,患者一般會有肝脾腫大、貧血、出血傾向及骨骼發育障礙等症狀。

高雪氏症患者症狀

可分為三型 最見是第一型 。第一型症狀有肝脾腫大、肝臟腫大、骨骼變形、貧血、血小板缺乏、出血傾向,但不會波及中樞神經系統。 第二型又稱急性神經元病變型,大多在嬰兒期會出現症狀,病程迅速惡化而夭折。第三型又稱慢性神經元病變型,約在兩歲之後發病,症狀以脾臟腫大及肌陣攣性抽筋為主,之後智能慢慢退化,並慢慢失去運動能力,有時合併骨骼與肺部侵犯。

高雪氏症的發生率為何?

高雪氏症的發生率在台灣不明;估計全球有一萬名的患者。全世界發生率 ,第一型為四萬到六萬分之一、第二型為十萬分之一、第三型為五萬到十萬分之一

新生兒篩檢通知異常(疑陽性)之處理?

新生兒出生滿48小時後,透過新生兒篩檢,測定寶寶血液中葡萄糖腦苷脂酵素活性,可以檢測出高雪氏症的患者。當血片含量低於正常值,接獲通知後請儘速配合醫療人員指示回診,如嬰兒有特殊症狀產生立即與新生兒篩檢中心或當地所屬轉介醫院聯絡,尋求正確醫療支援。 個案在剛出生時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等到症狀明顯後,可能已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透過早期篩檢,給予新生兒及早且適切的治療,就是篩檢的目的。

如何確認診斷是否患有高雪氏症?

  • 家族史及家族分析
  • 嬰兒及父母親之血球葡萄糖腦甘脂酵素活性酵素活性
  • 嬰兒血球(CBC/DC)分析
  • 嬰兒血液chitotriosidase分析
  • 嬰兒腹部超音波分析
  • 嬰兒及父母親之基因分析

如何治療高雪氏症?

高雪氏症之治療,可用骨髓移植治療或以基因工程的技術,製造患者所缺乏的酵素,以注射的方式補充患者體內的缺乏,矯正其疾病。但是如果開始治療的時間太晚,就沒有辦法達到治療的效果。

黏多醣症 (Mucopolysaccharidosis, MPS)

何謂黏多醣症?

黏多醣是構成人體骨骼、血管、皮膚、毛髮、眼角膜等重要組織的主要成分。黏多醣症是一種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其致病的原因是因為病患身體內缺乏能將黏多醣分解的某一種酵素,導致黏多醣分子逐漸堆積在細胞中無法代謝,進而傷害到許多器官的功能。

黏多醣症目前可分為七種類型,由於致病基因不同,因此疾病嚴重程度與預後亦不相同。此疾病的遺傳模式大多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只有黏多醣症第二型屬於性連隱性遺傳。黏多醣症第二型是台灣及亞洲地區最常見的類型,其致病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因此本型的病患通常為男性,對女性而言較無影響。

黏多醣症會有甚麼症狀?

醣症病患,甚至有智能障礙或過動的傾向。以上症狀會因酵素活性罹患黏多醣症的孩童,大多數在出生時並無明顯異狀,但隨著黏多醣的日漸累積,病患的皮膚、骨骼、關節、角膜、氣管與大腦等部位開始出現異常,並逐漸表現特殊的外觀與各種症狀。外觀上的改變包括:濃眉、鼻樑塌陷、嘴唇厚實、臉部多毛、頭顱變大、爪狀手、短下肢、膝內翻、身材矮小等;其他身體症狀尚有:關節變形僵硬、肝脾腫大、肚臍或腹股溝疝氣、眼角膜混濁。有些類型的黏多缺乏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多半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惡化。

黏多醣症發生率為何?

在台灣黏多醣症各型的發生率約由1/50,000-1/100,000不等。

新生兒篩檢通知異常(疑陽性)之處理?

新生兒篩檢是早期偵測黏多醣症的良好方法,寶寶出生48小時後,醫院會從腳跟處採取少量的血液,進行新生兒篩檢,測定體內各黏多醣症的酵素(黏多醣症第一型檢測酵素-IDUA,黏多醣症第二型檢測酵素-IDS,黏多醣症第六型檢測酵素- ARSB)。當新生兒體內溶小體的酵素低於正常值,而接獲採集院所通知時,請儘速配合醫療人員指示,進行複檢。若新生兒有相關臨床症狀時,請立即與新生兒篩檢中心或當地所屬轉介醫院醫師聯絡,尋求即時的醫療協助。

如何確認診斷是否患有黏多醣症?

  • 臨床症狀評估
  • 家族史及家族分析
  • 生化檢驗分析
  • 血液酵素及代謝物分析
  • 嬰兒及父母親之基因分析

如何治療黏多醣症?

  • 「症狀治療」
  • 「幹細胞移植」
  • 「酵素替代療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其中,「酵素替代療法」目前適用於:龐貝氏症、法布瑞氏症、高雪氏症、黏多醣症第一型、第二型與第六型之病患,目前這些藥物已列為衛生署公告之罕見疾病藥物,並獲得健保給付,也因為有藥物可以治療,目前溶小體儲積症之篩檢亦主要針對這幾種型別之疾病。臨床上的實際治療方式,會因酵素缺損程度不同,在症狀與疾病嚴重度上也有有所差異,仍應視病患目前病情與器官惡化程度,來擬定個別治療評估計畫。因此,新生兒篩檢的目的,正是希望能透過早期發現進而早期治療,以降低病患出現不可回復之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