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多醣症第二型 (MPS 2) 臨床案例分享

【臨床案例分享】

  活潑帥氣的荀哥目前是個聰明可愛的幼稚園小班學生,最喜歡上學跟同學一起互動學習。但從他的外表上可能看不出,他其實是罹患黏多醣症第二型的孩子。

  媽媽說,還記得荀哥出生後沒多久即被出生醫院通知,寶寶的新生兒篩檢黏多醣症項目複檢未通過。因此,在荀哥出生後的第28天,爸爸媽媽帶著尚未滿月的荀哥北上,前來台北馬偕醫院進行進一步的確認診斷。在經過一連串相關的檢查後發現,荀哥罹患了第二型黏多醣症,由於極早接受診斷,當下除了相關生化遺傳檢測數值偏高外,尚未有任何明顯症狀。

  媽媽一邊照顧荀哥一邊積極蒐集疾病相關資料,並與醫院端保持良好追蹤與聯繫,在荀哥滿周歲前夕,因為病況所需,開始為荀哥進行酵素替補治療,補充身體因基因缺損所導致的酵素缺乏。在經過與醫師及家人的仔細評估討論後,家人決定在荀哥一歲五個月大時,接受了幹細胞移植治療,並在醫院治療評估滿兩個月後,得以順利出院返家。熬過了艱辛的移植療程之後,在各專科醫師的綜合評估下,荀哥在滿兩周歲的前夕,停止了每周的酵素替補治療。截至目前為止,荀哥的健康發展狀況良好,幾乎與正常的同齡孩子無異。

  黏多醣症是一項緩慢漸進的全身性疾病,若未能及時診斷並接受治療,因黏多醣堆積而功能受損的器官組織將不可回復。媽媽說,回想起這段過往還是會覺得有有感觸,但很慶幸當時有接受新生兒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雖然診斷與治療的過程有些辛苦,但能夠換得孩子的健康,是最寶貴的事了。也希望將這段經驗分享給各位家長,提供關心孩子健康的爸爸媽媽們更多經驗參考。

【黏多醣症疾病介紹】

  黏多醣是一種長鏈的醣分子,是人體內構成骨骼、血管、皮膚等器官的重要成分之一,需要人體內溶小體的多種酵素共同將其分解代謝。黏多醣症之全名為黏多醣儲積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代謝疾病,因為基因缺陷而導致細胞內溶小體的缺損,造成黏多醣無法代謝而堆積在細胞內,傷害身體的組織與器官,進而影響病患的健康與生長發育。由於不同的酵素缺乏,導致不同的症狀。黏多醣症在臨床上可分為七大類型,並細分成11種亞型,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跨科別疾病。病患在確定診斷後,若未能接受專業的整合醫療與完整的遺傳諮詢,可能造成病患、帶因者、及其家庭成員極大的身心衝擊,家族中這樣的疾病亦可能再度發生,對於原本失衡的家庭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因此,醫療團隊除了提供醫療服務外,提供個案與家屬完整的專業資訊,亦是黏多醣症臨床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

【黏多醣症的發生率與遺傳模式】

  黏多醣症屬於罕見疾病,其發生率因地區與種族而有所不同。在台灣地區的發生率約為五萬分之一。台灣最常見的黏多醣症為第二型,之後依序為第三、四、一、六、七型,目前尚無第九型的病例報告。

  黏多醣症大多數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唯一的例外是第二型黏多醣症,為X染色體性聯遺傳模式。體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乃為從父母雙親處各得到一條帶有缺陷基因的染色體,不分男女發病率皆為25%;若僅帶有一條缺陷基因的染色體,則可能不會發病,通常稱之為帶因者(Carrier),不分男女帶因機率為50%。

遺傳模式

黏多醣症分型

體染色隱性遺傳

黏多醣症第一、三、四、六、七、九型

X染色體性聯遺傳

黏多醣症第二型

  黏多醣症第二型為X染色體性聯遺傳模式,若在父親為病患的情況下,女孩皆會成為帶因者;若母親為帶因者,則有25%的機會生下帶有相同基因缺陷的男孩(hemizygous),成為黏多醣症病患,25%的機會生下帶有相同基因的女孩(Carrier)。

【黏多醣症的診斷方式】

黏多醣症的診斷方式目前大致可以分成:

  1. 新生兒篩檢(Newborn Screening):透過新生兒血片酵素篩檢方式(Dried blood spot testing),針對全國新生兒篩檢中心之疑陽性與陽性轉介個案,在尚未出現臨床症狀前進行整合確認診斷,以達到未發病前之完整醫療追蹤計畫目標。
  • 已確診為黏多醣症,但尚未出現臨床症狀之個案:目前安排每3-6個月回門診追蹤一次,在症狀開始出現之前,及早評估酵素替代治療或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可行性,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 已確診為應非典型黏多醣症,但其血液酵素活性仍偏低之個案:目前安排每年回診進行追蹤,直到六歲入小學前,以確定其各項生理指標與生長發育皆無異常。
  1. 高風險族群篩檢(High-Risk Screening):透過心臟科、耳鼻喉科、小兒外科、小兒骨科與遺傳學科醫師之間的跨科合作,針對疑似個案進行高風險族群尿液黏多醣體檢測(Urine GAG testing),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精準醫療概念。

【黏多醣症的心理社會支持】

  罹患黏多醣症不僅會影響病患的健康與生活,病患的家人也需要一同面對許多困難與改變。因此,除了積極的治療疾病之外,病患與家屬亦需要學習面對挑戰與紓解壓力,保持樂觀正向的態度,期望能將疾病對於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近年來由於黏多醣症新生兒篩檢的普及,往往能在新生兒出生尚未有明顯症狀前,就能及時診斷出新生兒罹患黏多醣症。並希望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避免四處求醫而延誤診斷之情況發生,並預防症狀產生後之不可逆的傷害。有別於已經出現明顯症狀的病患,在外觀尚看不出異常的新生兒家庭中,家長可能難以接受孩子此刻已經罹患黏多醣症,若無良好的遺傳社心諮詢服務協助,除了疾病接受度低之外,將可能導致家庭資源結構的崩解。因此,除了遺傳諮詢外,醫療團隊將視實際需要提供個案或其家屬心理支持服務,包括疾病適應能力之增進、自我認同能力之提升、家庭及人際關係之增進、病友團體之支持、心靈及悲傷輔導及其他心理支持服務。主動關懷個案及其主要照顧者之身心靈狀況,並針對家庭社會經濟相關問題與壓力,提供直接或間接服務。評估並分析個案目前實際接受照護之狀況,除了提供個案專屬之醫療照護服務計畫外,並提供未來就學、就業、就養等全人照護的服務資訊,希望能夠陪伴病人與家屬一同溫和堅定的面對疾病。

本文內容由荀哥媽媽提供,台北馬偕醫院罕病中心張雅惠遺傳諮詢師編輯整理。

-非經同意,請勿轉載-